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 全面推動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2021-06-30 09:13
分享到:
主持人:今天我們節目有幸邀請到了東勝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李聿剛,就2021年東勝文化旅游領域工作開展進行訪談。
主持人:李局長,我們想了解一下在建立推動群眾文化活動常態化發展的工作機制方面我們采取了哪些具體舉措呢?
李聿剛:首先,我們大力推進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建立了上下聯通、服務優質、有效覆蓋的文化館、圖書館的總分館制,使廣大基層群眾享受內容更加豐富,途徑更加便捷,質量顯著提升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到目前,共建成文化館分館24處,建成圖書館鎮(街道)一級分館15個,村(社區)二級分館104個,三級分館9個,在學校、監獄、軍營等地建成特色分館13個,為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東勝區圖書館與鄂爾多斯市圖書館、伊金霍洛旗圖書館三地建立了 “三地五級”總分館體系,實現文獻資源在統一平臺共建共享、通借通還;
第二,著力加強數字化平臺建設,我們建成了集數字文化館、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烏蘭牧騎和智慧旅游為一體的“東勝文旅云”平臺,讓群眾隨時隨地享受數字文化資源。
第三,我們選派優秀文化專業技術人才下基層,為15個鎮(街道)派駐業務指導員19名,成立綜合流動文化服務隊4支26人,積極組織開展精神文明宣傳、文藝演出、歌舞大賽等各類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
第四,我們注重品牌化推進群眾文化活動。每年組織舉辦元宵節、文化旅游季、農牧民文藝匯演、廣場舞大賽等示范性群眾文化活動30余場,不斷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第五,持續開展好全民藝術普及工作。每年舉辦舞蹈、器樂、戲劇等線上公益慕課3000分鐘,開設公益課程、公益培訓、市民公益非遺技藝傳習培訓等線下公益培訓100班次。
第六,積極促進民間文藝團隊繁榮發展。制定了《東勝區民間優秀文藝隊評選辦法》,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規范、引導民間文藝表演團體發展;建立民間文藝表演團體協會性組織,協調和組織民間文藝表演團體的演出活動;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加大對民間文藝表演團體的投入,對規模大、有實力、有影響的文藝團體予以獎勵。
主持人:聽了李局長的介紹,我們也真切感受到在推動群眾文化活動常態化發展的工作機制方面文旅局確實采取了許多惠民且卓有成效的實實在在的舉措,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共沐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
主持人:我們知道2020年東勝區已成功創建為自治區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我們想知道在推動全域旅游發展背景下,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升級方面我們又有哪些嘗試和探索?
李聿剛:我們正在編制完善《東勝區全域旅游專項規劃》,下一步要力爭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同時要大力推動景區提升擴容、轉型升級,持續推動九城宮草原漫瀚小鎮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海洋館三期良好運營,推動打造太古國際商業街、食尚街、花火巷等特色街區成為網紅打卡地,釋放夜間經濟活力。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壯大鄉村游、研學游、康養游、工業游、自駕房車游等新業態,重點培育發展灶火壕、折家梁等一批美麗休閑鄉村旅游區,鼓勵并扶持文旅企業,開發本土文化元素、現代手工技藝與時代消費需求相融合的文旅產品和創意產品,做強做大“旅游后備箱工程”,打造高品質文旅“產品包”,推動文旅產品融合、業態融合。
主持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要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李局長,在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方面,我們做了哪些具體的實踐呢?
李聿剛:我們健全完善了文物保護網格化管理、責任人負責制模式,定期開展文物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同時建立起了東勝區不可移動文物資源數據庫,繪制不可移動文物分布圖,建立可移動文物總分賬。計劃建立館校合作機制,創建與學校教學相結合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活動品牌,并逐步納入中小學研學旅行實踐教育項目庫。計劃編輯出版《東勝歷史文化遺產》,制定出臺《東勝區文物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完成東勝博物館數字化保護利用項目。我們還準備打造東勝區非遺數字展廳,充分利用現代光影技術,讓廣大人民群眾更直觀沉浸式體驗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