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在線訪談
作者: 來源:教育體育局 發布時間:2021-12-09 16:15
分享到:
主持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今天我們節目邀請到的是東勝區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屈光榮,就東勝區“雙減”工作進行訪談。屈局長,“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東勝區在組織部署上是如何推動“雙減”工作的?
屈光榮:東勝區高度重視“雙減”工作,嚴格落實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精神,召開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傳達學習了全市“雙減”工作會議精神及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并就我區落實“雙減”工作任務進行了安排部署。近期即將出臺《東勝區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方案》,同時成立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減輕校外培訓負擔專項整治行動工作領導小組,針對雙減工作中“九個嚴禁”“十五個不得”等任務要求,定期進行工作調度和專題研究,目前組織有關部門共召開調度會5次,專題研究突出問題8次。
主持人:減輕義務教育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是“雙減”主要任務之一,也是廣大家長十分關心的問題,東勝區是如何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
屈光榮:落實“雙減”政策的首要任務是提高校內的教學質量,提升全面育人能力和服務水平。我們圍繞減負與增效相統一、課堂與課后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協調、督導與評價相促進“四個關系”,實現課堂教學、作業管理、課后服務“三個提升”。先后4次組織召開全區“減負提質、優質發展”作業管理系列活動,各中小學全部制定作業管理方案,并按要求建立作業公示制度。通過不斷強化教學管理、優化教學方式,完善集體教研、備課等措施,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效率,實現應教盡教,讓學生在課內學得好、學得足。
主持人:課后服務是實現“雙減”工作目標的重要舉措,是彰顯學校辦學特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東勝區如何有效推進課后服務?
屈光榮:今年秋季開學以來,我區各學校按照“一校一案”的要求,針對學生需求,發揮學校特色,全面開展課后服務,區域49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4850名教師和71685名學生參與,課后服務實現全覆蓋。組織東勝區基礎教育“減負提質,優質發展”之“多元化課后服務”經驗分享暨現場觀摩活動,加強校際間經驗交流與共享,各校采用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聲樂、藝術、體育、科學等不同類型的個性化課程和社團活動。
主持人:校外培訓減負是“雙減”工作的兩項重點工作之一,東勝區在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和監管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屈光榮:針對校外培訓減負問題,聯合市場監管、住建、民政、公安、應急管理、消防等相關部門,對校外培訓機構聯合開展安全執法檢查,自今年7月以來,共開展專項檢查5次,部門專項檢查13次,單獨檢查51次,檢查校外培訓機構1700家次,發現1278處消防安全隱患,現場責令整改400多處。通過全面排查整治,現已完成以學科類為主的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12家機構轉型為非營利性學科類培訓機構,110家機構注銷辦學許可退出培訓市場,90家機構通過變更辦學范圍轉為非學科類培訓機構。
主持人:東勝區在推動“雙減”工作落實落地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下一步,東勝區將如何繼續推動“雙減”工作向縱深發展?
屈光榮:雙減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圍繞課內、課外兩個維度,持續抓好作業管理、課后服務提質和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工作。嚴格把好作業質量關,對作業布置方式、作業量、作業批改等內容進行有效管控,成立“作業管理”領導小組,以作業管理作為切入點,帶動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精心做好課后服務工作,指導各中小學將課后服務內容與校本課程相結合,豐富課后服務內容,拓展課后服務形式,積極挖掘課后服務育人功能價值,持續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全面規范整治校外培訓秩序,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管理和執法檢查力度,利用好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平臺,圍繞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機構的培訓內容、經營行為、場所安全、資金監管等問題,加強聯合執法,形成工作合力,打造辦學有序、監管有力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環境和管理格局。
教育是民生之本,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東勝教育將在區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持續激發發展活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增強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推進新時代東勝教育高質量發展,用心用情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