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勝區農牧局新聞發布會
發言人:張學東(農牧局黨組成員 副局長)
(2021年12月)
2021年,東勝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自治區、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嚴格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笨傄?,結合東勝區實際,以“突出特色、突出增收、面向城市”為發展思路,重點打好鄉村振興特色牌、融合牌、規模牌,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奮力實現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積極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一、積極推進鄉村產業發展
按照“抓龍頭、建基地、聯農戶、搞服務”的思路,整合周邊旗區優質龍頭企業與農牧戶的種植、養殖產品,強化基地建設,加強農戶與企業的利益聯結,提升政府服務水平,推進農產品初加工。一是大力培育壯大龍頭企業。2021年新儲備國家級農牧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2家、自治區級2家,新培育市級農牧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2家、區級3家。二是以摩羊大師、九成宮、蒙純、昕農等龍頭企業為核心建設聯合體,同時,進行市場產品研發升級、聯合品牌、標準體系培育建設,充分發揮東勝龍頭企業集聚優勢,共享銷售渠道、技術、原材料等資源,充分發揮東勝人口多、市場大、銷路廣、區位優勢明顯等作用,打造東勝“農牧優品”聯合體發展項目。三是以廣源、昕農、蒙純牽頭適當規?;l展肉牛、生豬、蛋雞養殖,積極推進綠色農畜產品基地建設,打造城郊“半小時菜籃子”供應圈,逐步滿足東勝城區綠色農產品消費需求。四是充分挖掘區域自然生態、民俗文化、農耕文明和特色農產品的旅游功能,通過改造提升折家梁、灶火壕、柴登村3個全市鄉村振興示范村水平,逐步形成有重點、有亮點、有特色的全域鄉村旅游格局,打造東勝區農旅融合項目。
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是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按照“四不摘”要求,繼續執行“三級書記”齊抓共管、科級干部幫扶、派駐村工作隊等制度。2021年全區共有46家企業和單位進行包聯,共派駐27名駐村第一書記和52名幫扶責任人進行幫扶。二是強化防致返貧監測和幫扶。制定印發了《東勝區脫貧攻堅防致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方案》,切實加大監測對象的收入、支出、“三保障”和產業就業的監測力度;開展了防致貧返貧監測和幫扶全面摸底排查工作,未發現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三是持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教體、醫保、住建、水利等行業主管部門繼續落實相關政策,切實形成鞏固脫貧成果合力。四是統籌推進扶貧產業項目。全面完成扶貧項目入庫,2021年新入庫項目38項,實施項目21個,中央、自治區、市、區各級財政下達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共868萬元,已按要求完成了分配工作。
三、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關工作要求,以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導向,堅持“因地制宜、示范先行、注重保護、建管并重”的原則,扎實推進“廁所革命”和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工作,持續改善村容村貌。一是“廁所革命”方面。累計完成“戶改廁”2143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9%,其中2021年完成80戶。二是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方面。2021年完成了示范村有機肥替代化肥面積300畝;制定印發了《東勝區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實施方案》,計劃在全區建設3個鄉鎮回收點,1個區級回收點,并在每個農藥經營店建立臨時回收點;完成了玉米粘蟲綜合防治0.4萬畝;積極實施自治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完成了13個項目(1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第三方處理中心、12個大型養殖場升級改造)。
四、穩步提升農牧業綜合生產力
一是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目前已完成市下達東勝區的糧食生產目標播種面積5.5萬畝、產量0.34億斤任務,實際播種面積約8.7萬畝、產量達0.56億斤。二是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工作,根據市級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任務要求,已建立自治區耕地質量監測點1個,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實驗基地1處、監測點位25個,外來生物監測點10個,自治區級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3個。
三是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21年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效節水項目和旱作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各1個,在泊爾江海子鎮實施,共建設6000畝,其中高效節水4000畝,旱作高標準2000畝,項目計劃總投資900萬元,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5%。
五、扎實推進動物疫病防控和衛生監督工作
逐步完善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強化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確保免疫密度達100;春防期間組織開展了全面徹底的查源滅源消毒工作,消毒面積共計9萬余平方米。
六、加強農畜產品源頭監管
一是對種植、養殖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產品抽樣檢測2346批次,檢測合格率為98.9%。二是引導企業踴躍申報“兩品一標”認證及“名特優新”產品申報,2021年2家企業9個產品新申報了綠色產品認證。三是出具合格證150張,涉及農產品5.3噸。
現場問題實錄:
泊爾江海子鎮柴登村村民王蘭芳問:您剛才提到鄉村產業振興發展,那么未來泊爾江海子鎮是如何進行產業發展及未來將如何發展?請您具體介紹一下。
農牧局副局長張學東答: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和重點。農牧局堅持黨建高質量引領鄉村振興。重點打造泊爾江海子鎮為產業強鎮,推進柴登村、折家梁村、灶火壕村三個“一村一品”示范嘎查村建設;完成自治區羊絨交易中心聯合體項目申報。推進東勝區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建設,項目位于泊爾江海子鎮柴登村,總投資1.5億元,占地1327畝,截至目前,完成了園區的地上附著物清理、場地平整、分揀中心及冷庫項目建設工程,已建成投產109棟大棚。以產業園區建設為抓手,有力提高農牧業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水平。持續推進東勝區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設施。極推進東勝區現代農業產業園二期項目、2022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東勝“農牧優品”聯合體發展項目、綠色農畜產品基地建設項目、農旅融合項目等高質量發展項目建設。
農牧業協會會長吳佩霖問:請問“五大振興”將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農牧局副局長張學東答: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于推動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帶動群眾致富增收具有很強的帶動性。產業振興方面,按照“鞏固提升一批已建項目、加快實施一批新建項目、謀劃儲備一批重點項目”的發展思路,進一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人才振興方面,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基礎。統籌抓好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科技人才、農村經營管理人才、農村專業技能人才、農村社會工作人才等5支重點人才隊伍建設;文化振興方面,鄉風文明是保障,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建議國家把抓好鄉村意識形態,加強鄉風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靈魂工程”,在鄉村意識形態引領、農民思想道德建設、基層文化體制機制等方面統籌規劃設計。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全面提升新時代農民素質;生態振興方面,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示范推廣,探索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經營模式和長效機制,努力推進美麗鄉村的可持續發展;組織振興方面,必須突出問題導向,著力破除積弊、夯實基礎,全面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到2022年底,分別形成1—2個基層黨建和村集體經濟示范點。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確保到2022年底前全部達產見效,各村年收入穩定達到15萬元以上。